党建结合点 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党建思政 > 党建结合点 > 正文

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“融”实践

上传时间: 2014-09-22  来源:  作者:宣传部 孟庆黎  浏览次数:[]

 

 

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,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。如何顺应时代变化带来的挑战和人才发展的需要,切实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实效,让思政教育在真正贴近专业课程、贴近企业实际、贴近学生需求的同时,又始终保持这门课高瞻远瞩、卓尔不群的引领魅力?人文社科部以“融”文化为引领,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,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。

一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融入二级学院专业建设。思政课教师从人文社科部分离出来,充实到二级系院,实行双向考核激励机制。思政教师不仅要从事思政课教学工作,而且要和专业老师一样下企业,和专业教师及企业师傅打成一片,同时还要从事学生始业教育、学生党建、班主任工作、实习德育导师等工作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职业素养教育。例如:大一新生安排为期2周的“职业素质认知实践”,作为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。大二学生结合专业实习、实训安排为期一周的“职业素质体验实践”,作为《形式与政策》实践教学内容。大三学生实施“职业素质拓展实践”,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,开设“职业素养每日一语”活动并召开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班会。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。思政课教师不仅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,而且还承担了班主任、党课、协助院系党总支建立“党员之家”、“思政博客”、“理论园地”及开展学习心得体会讨论等活动,全面融入学生管理工作,帮助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,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变化,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融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。思政课教师通过编写《大学生日常文明礼仪规范》,深入开展“排队推动日”活动,“礼仪之星”、“优雅女生”、“绅士男生”、“文明宿舍”等评选活动,把对学生的道德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,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,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。他们还与学工办共同建立学生成长素质档案,考核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,并把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、学分挂钩,让学生做到“知行统一”。五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。思政课教师担任众多社团的指导老师,如思政课教研室主任林茹教授担任了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会”的指导老师,王玲老师担任了“爱心社”、“反邪教协会”指导老师,段彩屏老师担任了“一米阳光”社团指导老师等。通过担任指导老师,社团活动成为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。近年来,老师们还根据教学和学生教育需要,组织开展了“升国旗仪式”、“崇德讲堂”、“模拟法庭”、征文及演讲比赛等活动,营造了浓郁的育人氛围,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。

 

【点评】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课建设“融”实践,抓住了4个要点。一是找准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,以“融”文化理念作为思政课教改的核心理念,确立了思政课程要和专业课程、职业素养、企业文化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。二是抓住了我校的办学优势“校企共同体”这一基本载体,即把融合了校企优势资源的各个二级学院,作为教师身心融入、课程结合专业、课堂结合实训、满足学生需求和思政课教学转型的崭新平台。三是紧紧抓住育人这个中心,坚持使思政课贴近现实、贴近生活、贴近学生。四是支撑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“融”实践落到实处的制度性安排。如,建立党委领导、人文社科部和二级院(系)共同管理的新体制,完善人文社科部、院系双向考核激励机制,推进“学生主体,教师主导,教学做合一”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等,为把我校的思政教育“融”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提升教学实效,保持其高瞻远瞩、卓尔不群的引领魅力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 

上一条:创业园党支部“领航计划”构筑创业教育高地 下一条:创新党的工作机制——“搭建结合点,夯实支撑物,提高贡献度”典型经验之三

关闭